嘉義夜市攤商夫婦改當台東小農 栽種椴木香菇漸入佳績

嘉義夜市攤商夫婦改當台東小農 栽種椴木香菇漸入佳績

更新時間: 2022/02/05 16:01

原本在嘉義夜市賣胡椒餅的陳明忠、李如玉夫妻,4年前聽取父親李清亮的提議,返回台東與林管處合作林下經濟種植椴木香菇,第一年就砸逾百萬購買木材和機具,試驗種植椴木香菇,經歷4年賠本的慘痛教訓,終於成功栽培出存活率9成5的香菇,也有了穩定的市場通路,台東林管處長吳昌祐表示,透過林下經濟,除提早獲取造林益處,還能增進造林意願,開創永續產業。

台東擁全國第一高森林覆蓋率 星光山岳資源豐富

居住在東海岸的阿美族人常說,整片太平洋是族人海邊的冰箱,是東部的「太平洋百貨」,而台東縣擁有近28.7萬公頃森林,全國第一高的森林覆蓋率,連綿不絕的「星光山岳」是山村居民巨大的糧倉,蘊含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經濟動植物;早期居民靠山吃山,利用森林環境栽種農作、採集自然資源,但近代山坡地被超限利用,加上伴隨農業開發、農藥和化肥使用,已影響水土保持有礙國土保育,因而法令多有限制。

熱門新聞:廚界人生|最討厭啤酒 餐飲外行開餐酒館打造台版「梨泰院」

台東銅礦山區一帶。古和純攝
台東銅礦山區一帶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不過,自2016年起,農委會林務局推動林下經濟,台東林管處長吳昌祐指出,林下經濟以不影響林木生長、不干擾林地為原則,同時不施化學肥料與農藥,以保護生態、確保水土保持與環境永續,山林農友可以在林蔭下種植耐陰性的森林副產物,如椴木香菇、金線蓮、木耳等經濟作物或林下養蜂等,可建立混農林業的經營型態。

李清亮從小和父親來到台東開墾山林,而他承租林務局林班地造林,至少已有20餘年。清亮生態農場提供
李清亮從小和父親來到台東開墾山林,而他承租林務局林班地造林,至少已有20餘年。清亮生態農場提供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換句話說,就是讓森林所有人能更積極地經營林地,同時在不破壞森林環境與樣貌下,振興山村經濟;而台東第一個經林管處輔導種植椴木香菇的林農就是李清亮,他也是早期台東首位以自然農法經營農場的有機農,在當地有機業界大有名望。

進出醫院靠有機農產找回健康 堅持自然農法耕作數十年

「才30多歲,醫生就說我的健康不行了。」清亮生態農場負責人李清亮靦腆的說道,13歲那年隨父親從苗栗來到台東開墾山林,不過父親後來選擇離開,倒是他愛上台東這片土地,決心留下來繼續開墾,他說年輕時拼了命沒天沒夜的工作,早期養牛畜牧,之後還當過卡車司機,賺進大把鈔票,但卻把身體搞壞了,不到40歲,已數度進出醫院治療。

李清亮以自然農法經營生態農場,六名子女全都在台東幫助父親一起工作。清亮生態農場提供
李清亮以自然農法經營生態農場,六名子女全都在台東幫助父親一起工作。清亮生態農場提供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李清亮說,正因親身經歷過大病一場,吃什麼藥都不見起色,反倒是吃有機食物一陣子之後,找回了健康;現在的他在都蘭山上,以自然農法種植對身體有益處的梅子、生薑、苦茶及蔬菜,六名子女相繼返家後,也分別成為農場的得力助手,連孫子也取得執照,已經可以開怪手幫他開墾耕作。

自費全家赴新竹學種椴木香菇 首年種植香菇存活率高達9成5

李清亮下定決心,要就做到最好!台東林管處作業課長張勝傑佩服的說,一開始原本預訂5公噸木材提供他種植,沒想到,他自己一次就下訂100噸,不僅如此,還把外地的女兒找回來幫忙,除了有屏科大等單位做技術輔導,李清亮還自費讓全家到新竹拜師學藝,張勝傑笑說,新竹團隊原本評估生出7成香菇就算相當成功,沒想到他第一年椴木香菇存活率就高達9成5,反倒比新竹團隊還成功。

在楓香椴木上正在努力長大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在楓香椴木上正在努力長大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李清亮與女婿陳明忠摘下在椴木上成熟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李清亮與女婿陳明忠摘下在椴木上成熟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椴木香菇能種植成功,從嘉義返鄉助爸爸一臂之力的李如玉和夫婿陳明忠絕對是大功臣;李如玉笑說,「先生說前半生的20年,我陪他在嘉義擺夜市討生活;下半生,換他陪我圓夢,回台東老家種香菇!」李滿是感恩的說,雖然一切是重頭開始,但兄弟姊妹都幫助她,加上農場有吃不完的蔬果,實際花費並不多,李如玉說,「椴木香菇的成功,是全家人付出的成就。」

在嘉義夜市賣胡椒餅的李如玉和夫婿陳明忠。李如玉提供
在嘉義夜市賣胡椒餅的李如玉和夫婿陳明忠。李如玉提供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趁體力尚佳嘉義攤商返鄉當林農 椴木香菇成人生轉捩點

原本在嘉義夜市賣胡椒餅,辛勞苦幹至少每天都有現金進帳,如今夫妻倆成為林農,多半時間都是口袋空空,一有收入又要開始購入原木;陳明忠說,種植60噸椴木香菇,光鋸木材的工資成本就要投入72萬,且有機耕作多費人力,還要在戶外空間控制好溫濕度,一年下來只能收成一次,就像一場賭注。

負責木材管理的陳明忠,正在將香菇菌絲植入椴木上剛鑽好的孔洞中。古和純攝
負責木材管理的陳明忠,正在將香菇菌絲植入椴木上剛鑽好的孔洞中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植菌步驟。古和純攝
植菌步驟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椴木香菇不只需技術,工人初期要進行鑽孔打洞、接種、植菌、封蠟、走菌等等步驟,之後,還需上下搬動椴木叫醒菌絲的體力,進行重複堆疊、搬動、灑水和風乾等例行工作,並且時刻觀察椴木外觀和香菇的生長情況;不過,縱使栽培椴木香菇的程序既繁複又費工,但說起歡喜採收的成就感,陳明忠滿足的說,現在只是打底,他還是會繼續做下去。

林下種菇增林農收入 增進造林意願達永續平衡

「椴木香菇有木頭的香氣,口感結實有嚼勁,這都是太空包香菇無法比擬的!」李清亮說,目前自家生產的銅礦11椴木香菇已有穩定的銷售客群;李指出,就品質和產量來看,長尾尖櫧、楓香所種出來的椴木香菇最優異,雖然他在銅礦山區已種植1萬株楓香,明年再種3千株,但目前可供香菇生長的楓香數還是不夠,但李清亮滿有信心的說,楓香生長的速度快,以後就不用再向外購買,這項產業能永續發展。

近年,李清亮已在銅礦山區栽種萬餘株楓香。古和純攝
近年,李清亮已在銅礦山區栽種萬餘株楓香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經表層烤火去除外皮水分的楓香椴木。古和純攝
經表層烤火去除外皮水分的楓香椴木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台東林管處長吳昌祐表示,椴木香菇使用的是相對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,原則上申請砍伐的樹木,就租地規定還是要再種回去,也就是持續造林,達到永續平衡。

據了解,林務局長年推動「獎勵輔導造林」、「平地造林」計畫,每公頃獎勵金60萬,但一次得種20年,換算一年不過3萬元收入,不大會增進林農造林意願;一般林農單靠造林的收入並不多,吳昌祐表示,李清亮承租林班地將近30年,如今透過林下經濟栽種椴木香菇,除可提早獲取造林益處,將可能獲得翻倍收入。(突發中心古和純/台東報導)

年菜必學:挑選雞湯好食材_椴木香菇

椴木香菇,有著木頭的淡香,最大的特性在於傘柄(香菇腳)尾端,尖椎狀形狀完整無切口,口感結實有嚼勁,整顆香菇都能食用。

剛從楓香椴木上摘下來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剛從楓香椴木上摘下來的香菇。古和純攝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Submit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