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農市集 滑手機就能買菜
台灣近年發生多起食安風暴,消費者對有機蔬食、自然農法的農特產品接受度越來越高,造就許多年輕人返鄉當起青農、小農,地方政府為照顧新農人,紛紛開創小農市集或平台,「用手機就能買菜」的模式,已逐漸改變民眾買菜型態。
周三網路結單 周五取貨
台南市目前共838位新農人,雖均已能穩定生產,但幾乎都面臨無法打開銷售通路的瓶頸,市府2年多前參考北部民間發起的「社區菜市長」平台,首創以政府輔導建立「社區菜市長@台南」平台,讓有機業者、友善農友、新農人多一個銷售平台,減少中盤商抽成,直接照顧到小農。
台南市府農業局農會輔導科長吳威達表示,「社區菜市長@台南」平台初期僅在新營民治市政中心設取菜點「試水溫」,觀察消費者對「滑手機上網買菜」的接受度,前年5月8日開市就一炮而紅,2年來從1個取菜點迅速擴增至7個取菜點,平台交易量累計已達2、300萬元。
「社區菜市長@台南」平台目前約100多位新農人,以蔬果農產、漁產為主,市府公務員和上班族是主要客源,每周三在網路結單、周五取貨。但因農特產品都有季節性,「社區菜市長@台南」平台上架品項,不若傳統菜市場多元,供貨也較不穩定。
吳威達指出,因7個取菜點分散在台南市溪北地區、曾文區及市區,小農得自行運送農產品至取菜點,累積的運輸成本並不低,因此農業局計畫與位於台南市中心點的麻豆區農會合作,在麻豆設置物流中心,由農會車輛幫忙運送,減輕小農負擔。
標榜有機無毒 吃得安心
對於用手機買菜,住在新營的陳小姐說,一般菜市場蔬果難以溯源生產過程,小農標榜的有機、無毒農產品經合法檢驗單位認證,讓人吃得比較安心,也能實際給予小農支持。
攤商則認為,民眾消費型態雖在改變,但有機蔬果較貴,消費客群仍算小眾,一般婆婆媽媽仍喜歡到傳統市場買菜。
(中國時報)
近期迴響